欢迎光临!    中文 | English

品牌文化

【材料之星】徐显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发布时间:2025-04-14


徐显敏,男,中共党员,新能源2101班学生,三年必修课平均绩点4.328,位列专业第一,综合测评成绩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标兵称号,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湖北省数学竞赛三等奖等多项竞赛奖励。大一进入武汉理工大学纳米重点实验室进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学生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项目唯一负责人身份主持一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国家级立项并以"优秀"等级结题(学院唯一)。此外,连续两年担任新能源2101班学习委员,多次荣获"学风建设优秀学生干部"、"学风建设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目前已推免至北京大学继续深造。



    思于学中,方得深邃。大学四年,徐显敏以思考为引,沉浸书海,钻研难题,用勤奋解锁知识密码,于学术探索中笃行不怠,一路逐梦,收获成长与蜕变。


学海领航:从高效学习到全科制霸的“破壁之道”

保持高绩点的秘籍是什么?徐显敏回答道:“每一天的巩固比考前突击更重要,我只是在不同阶段专注于做好一件事。”在大学前两年,他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各科学习,全力以赴夯实学业基础,凭借扎实的努力,使绩点稳稳地保持在4.4左右,位列专业第一。进入大三后,他主动调整策略,将重心逐渐转向科研领域,开启新的探索之旅。“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同一时间做太多事情很容易分心。”他特别强调了巩固的习惯,这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高效学习方法,今日事今日毕是他对大学学习一贯保持的态度。对于时间规划,他也有着自己的心得和建议。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大一大二要聚焦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时明确自己的方向,找准目标;到了大四,才能从容不迫地迈向未来。”


科研之路:从“刷试管”到独立课题的“持久战”

“科研像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得住寂寞。”大一起,徐显敏便通过导师制加入纳米重点实验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了从“刷试管”到独立主持大创项目的蜕变。他分享了自己在开展课题研究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实验失败是常态,课题推进中希望与挫败交替出现,但坚持总会有回响。”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本科期间对科研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注重在每一步实验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注重在每一次试验方案设计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注重在每一次分析和总结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之美,在于沿途。”这是他对于科研探索所保持的心态。


学生工作:在服务中沉淀综合素养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徐显敏坦言:"学生工作的价值并非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积累。"学习和科研必然是忙碌的,但是他认为生活不能只被这两个占据,除了向内的自我提升外,向外的沟通交流也是我们的必修之课。他明白,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全面开花,因此,他选择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沟通交流等软实力。

在任职期间,他认真完成分内之事,积极推进班级学风建设活动,同时积极协助其他班委建设好班级。在班级获得"标兵班集体"之后,他积极与其他班委商量,利用周末时间把同学们聚在一起,共同参加一场班级活动,以进一步拉进班级成员的关系。学生工作经历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他的综合素养。“学生工作不是负担,而是成长进步的推动力。”



毕业将至,徐显敏为学弟学妹们留下寄语:愿大家深耕专业知识,筑牢学业根基;拓展多元兴趣,绽放青春光彩。珍惜大学时光,以热爱为帆,逐梦星辰大海,奔赴广阔未来。

(采访、撰稿:何静、钟煜 审核:黄天佑、孟维珊)


学院信箱:

友情链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马房山校区西院
电话:027-87651779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官方微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