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文 | English

学生工作

【材料之星】张暹阳:追逐科技潮流,谋求全能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12

  张暹阳,男,中共预备党员,材科2004班学生。担任武汉理工大学铸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新科研中心负责人,班级创新创业委员,现已推免至武汉理工大学。必修学分绩点3.262,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InfoMat(IF=22.7),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自主创新基金自主申报项目一项(2022-CL-B1-01)、参与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一项(202310497046),同时通过导师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校三等奖学金、第十五届“六百光年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等荣誉,参与“三下乡”、“寒假母校行”等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在2022年本科生招生与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中获评“优秀招生宣传大使”。

  无限可能,综合发展

  刚进入大一,在别人都沉浸在初入大学的新鲜感时,张暹阳就已经在多方面进行着自己的探索,拓展着自己更多的可能。在学生工作方面,张暹阳担任了班长,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他说学生工作是必要的且是润物细无声的,平常便捷迅速的问题处理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个默默付出的人。正如胡适在《1932年致毕业生》中说的那样“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方面,张暹阳积极参与“三下乡”、“寒假母校行”、“本科生招生与就业工作”等活动,在丰富了自己课外生活的同时也宣传了学校。在学科竞赛方面,张暹阳积极参加材料基础技能大赛、数学建模新生杯等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科技创新比赛中,张暹阳也获得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一等奖、第十五届“六百光年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等荣誉。

  追寻热爱,奔赴山海

  在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后张暹阳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那就是科研。明确目标之后,他不遗漏任何一个与科研有关的机会,最终以优异的表现免试进入“铸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科研部进行学习,选择了MOF衍生电催化剂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刚开始,他像很多人一样对自己所选择的课题无从下手,他发现仅仅凭借在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支撑论文的阅读和科研的进行,于是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了查询资料与阅读文献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通过广泛的阅读前沿资料,张暹阳慢慢地熟悉了自己选择的领域,开始有了些灵感与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关注到了一种新型材料——高熵材料,于是迸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高熵的概念能否引入到MOF材料中呢?经过严谨的文献调研与实验设计,张暹阳的两项相关课题成功申请2022年自主创新基金和2023年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并与实验室的师兄成功搭建了一套焦耳热加热仪器。从仪器的采购、安装、测试,到深入了解高熵材料的制备原理,他直言从这一刻开始,才感觉到自己真正得开始在做科研了。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提升能力只是个人的塑造,学术的意义在于改变世界。张暹阳关注到科研不是机械地实验与阅读文献,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拓创新并使研究的成果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研究原子尺度的电催化剂时,他关注到原子级别的纳米催化剂在单分子检测上应用的潜力。于是他大胆假设,勇敢尝试,最终将成果发表在影响因子22.7的期刊InfoMat上。在MOF材料大规模制备的课题中,他通过了解多种MOF材料的不同,比对其中的化学活性,提出了不同孔径的笼状MOF大规模制备的调控机制,通过对反应温度、热环境、原料比例等十多个变量的反复尝试,克服了大孔MOF分子的大规模制备难题,最终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除此之外,张暹阳还专注于创业成果产业化。张暹阳抓住机会参观了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并参与到宏观石墨烯厚膜的开发中。



  发光发热,共同成长

  在课题组里,张暹阳虽然是最小的师弟,但他总会主动与师兄们交流自己的所读所悟。在四年的求学路途中,张暹阳也有过无数次沮丧受挫的时候。正是因为自己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张暹阳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帮助更多想要参与到科研中的人,引导他们去学习、研究与创新。现在,张暹阳不仅在创新训练营中负责教授学术基础知识与Endnote的使用,同时也多次在创新创业基地和年级周会等场合中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故事,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四年很长,长到你能看过37.84万亿公里的繁星光景。四年又很短,短到只有校门入口到出口的几步距离。采访的最后,张暹阳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嗜欲深者天机浅”,并寄语学弟学妹们,茫然的努力会蒙蔽我们的天赋与长处,在大学生活中一定要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感兴趣的事物与方向,并将之变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采访:刘明洋 撰稿:王子扬 编辑:徐佳伟、黄天佑 审核:黄天佑黄乙珲)






友情链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马房山校区西院
电话:027-87651779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官方微信

  • 官方网站